本报天津8月30日电从正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后多数事业单位将推行聘用制度,对行政领导岗位,实行招聘、任命、选举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强化完善岗位职务聘任制度,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在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评价制度;对管理岗位,建立和完善职员制度,建立体现管理人员水平、能力、业绩、资历的职员等级序列;对工勤岗位,建立和完善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规范和招聘与合同管理制度。
据人事部部长宋德福介绍,今后聘用制度将成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这是对终身固定用人制度的改革。随着改革深化,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宋德福说,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推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人事监督制度和未聘用人员的安置制度。在多数事业单位和大多数工作岗位,逐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要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不能搞“一刀切”。所有实行聘用制的单位,在人员聘用过程中,都要坚持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考试、考核的办法,规范聘用行为。对原有固定身份的人员,可以实行老人老办法;对富余人员实行内部转岗分流,重新安置,以确保聘用制工作平稳推进。要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
据悉,今后符合事业特点的分配制度将完善,落实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广大科技人员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事业单位分配要坚持与业绩贡献相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支持强度,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的办法。科研机构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自主决定内部分配。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后,实行企业的劳动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精简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配套措施完善、科学分类的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